问题是他们有没有搞清楚,所谓最后贷款人是在流动性真正冰封的危机恐慌时刻的出手,现在是这个情况吗?现在的问题症结不过金融机构杠杆过大,钱赚到不好意思(当然有钱不赚也违背人性),期限错配导致周转不灵吧?总量上那么多备付金和超额准备金,中国现在根本不是什么雷曼时刻,别自己吓唬自己兼忽悠别人。
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无以往经验可循,操作的技术难度高,时间长,不可预测的未知因素大量存在。整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到3.2%。
法国经济继续下滑,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年的零增长降到负增长,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继续衰退。全球经济方面,虽然危机以来以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反弹的周期已经趋于结束,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全球需要积极的结构调整。全球金融资产组合将发生变化,全球资本市场资产配置变化继续改变全球的资金流向,美联储暗示缓和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市、股市和货币市场大幅波动,但资金流出量占新兴经济体当地金融市场规模小于1%。而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金融的关联性高度增加,各国经济金融相互影响,特别是目前经济政策和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又相互影响,增加了潜在波动的可能。
由于全球经济恢复不同步,美国经济在住房、居民消费和出口的带动下恢复强劲。本次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繁多,可能的操作组合也相当复杂,较容易产生政策的不透明性和市场的误解,这一切都会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欧元区经济继续受到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疲软,潜在金融风险不容低估,整体经济将处于衰退和弱增长中。
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平衡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平衡消费和投资的结构调整。但2013年政府消减开支达2.5个百分点的GDP,影响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美国国债利率上引发全球国债利率水平不同程度的上升,欧元区的利率水平平均上升0.5个百分点,英国的利率水平上升0.8个百分点,整体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平均上升0.7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稳健的预期下,美联储必然撤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G20推动下,各国相继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反弹强劲,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5.2%。经过了四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各国普遍面临财政政策空间大大缩小,财政上都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财政整合来重建财政空间,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下,利率水平也将开始上升,进一步刺激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都非常有限。
这一切表明危机以来的以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代表的宽松货币周期趋于结束。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但改变利率水平,也在改变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引发金融资产重新定价。美国金融市场的债券和股票的回报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全球不同金融市场的不同金融产品也会被重新风险定价。大量国际资金流出新兴经济市场国家的债市和股市,南非、墨西哥、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等新兴经济市场国家都出现资金外流,引起债市利息上扬,并引发股市下跌和本币贬值,一时间有些国家的股市下跌和本币贬值超过10%。
进入专题: 经济金融 。整体上,不确定性在增加,全球经济金融进入一个新的波动阶段。法国经济继续下滑,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年的零增长降到负增长,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继续衰退。美国10年期国债利息迅速上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获得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欧元危机和美国财政约束的冲击,并未换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创新和发展。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出口下降,财政支出力度下降和国内消费疲软影响,增长速度较大幅度放慢,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到5.8%,低于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个百分点。
进入第三季度后欧元区经济有出现企稳迹象,但整体欧元区全年经济将继续衰退,和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但整体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4%。
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市场干预,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到了3.5万亿美元。由此,全球经济三大主要板块经济增长相继下滑,缺乏明确的经济增长拉动者。整体全球债务调整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发达国家的政府总债务在未来5年内都会在GDP的110%水平以上,居民债务在危机中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企,欧洲的公司债务和银行债务仍然高企。全球经济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的经济增长的第一个经济周期开始趋于结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到欧美同时经济增长下滑,外部需求不振引发出口下滑,国内投资减速,公共部门支出削减,国内消费疲软,经济增幅会继续下降。
整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到3.2%。2012年欧元危机继续,经济负增长进入衰退,美国经济受财政削减和欧洲经济衰退影响,保持中度经济增长,整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到1.2%。
美联储的明确信号已经表明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市场预期也已经开始变化,资产重新配置和定价已经开始,全球利率已经上扬。欧元区需要继续去杠杆化,化解欧元内在的体制性矛盾,同时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从逐步减少目前的850亿美元金融资产购买,到3.5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逐渐回缩,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其间要维持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证券市场的供求平稳,也非易事。金融市场上,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无以往经验可循,操作的技术难度高,时间长,不可预测的未知因素大量存在。
在美联储2010年宣布即将开始采用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美联储的宣布对市场的影响远远小于美联储实际进入市场开始实施操作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再比如:我国目前更多地不是考虑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较低层次的金融暨经济自由化与民主法治化程度不高所产生的体制性摩擦风险。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社会,所谓的信息披露制度失真,监管俘获现象在所难免,导致公权异化、与民争利,最终损害无公权因素的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从英国来看,英国于2009年通过了《2009银行法案》和《金融市场白皮书》,其核心思想是加强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调、加强消费者利益保护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等。
这也正是我们当今经济法值得借鉴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希望借鉴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做法,改变美国双线多头的监管模式,[①]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综合的、对系统风险能保持高度警惕的以目标为基础的功能导向型监管体系。
实践证明,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失灵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前已述及的中美救市计划是否通过代议机构审议的对比即是典型例证。
[④]近年来,尤其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存在着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之争。[5] 周天勇主编.现代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出资人制度与大企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54。
社会中介机构作为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在法治国家基础上,实现经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互动,才能保障金融监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自治性,才能保障金融企业、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等市场化条件下的健康发展,才能发挥人大和司法机关应有的功能并保障行政权力得以有效制约,从而将监管俘获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金融监管无从谈起,即使所谓的金融监管也成了行政不当干预和公权异化的绝好借口。因此,金融机构本身的市场化非常重要,这是形成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
然而,很多学者却忽视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及中西方巨大的金融市场差异。比如: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大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监管权力的制约水平等尚未达到立即实施统一监管的必要。
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金融监管主要包括完全的混业监管、半混业监管和完全的分业监管等。即使美国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加强美联储等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力,但也没有完全借鉴英国的做法采取统一的混业监管模式。
(2)从社会中介机构来看 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构建团体社会,使社团组织成为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制衡力量,寻求社团自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平衡。而且,国家失灵的幽灵随时存在,决定了需要将国家公权力限制在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并对公权力加以法治规范。
本文由蹀躞不下网发布,不代表蹀躞不下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ghfl.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w8krz/9.html